时间:2023-04-10 15:39:37 | 浏览:1589
忽如一夜春风来,近期房地产利好政策接连出台,拂去了行业沉积已久的阴霾。“第二支箭”扩容、金融十六条、优化股权融资......政策针对房企融资难问题,多措并举出台利好,从“保交付”、“稳主体”等方面出发稳市场信心。
一时间,从金融机构到房地产企业,都重新拾起信心,有出险企业也决定努力回到正常经营轨道。融资性现金流有望好转,但对房企持续发展更重要的经营性现金流,依然有待提振。反映到楼市上,便是全国商品房销售仍在持续走冷。
在近日举行的国际金融论坛(IFF)2022全球年会上,多位经济学家建言称,目前的政策支持主要在于供给端资金面改善,但只是起到暂时止血作用,房企的库存和债务可能还会进一步积累,未来要有更多需求端配套政策推出。
多位受访房企人士也表示,核心城市的限购政策可以适度优化,一二线等高能级城市还可以放开落户限制,同时调整“认房又认贷”、高比例的二套房首付等现行政策。“目前房企能做的,依旧是想尽办法、用尽手段促销,保证销售回款。”
楼市需求亟待提振
四季度以来,地产支持政策不断出台,主要聚焦于房企融资端进行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监管层支持房企融资的“三支箭”发出,并快速落地,形成了供给端支持政策的基本框架,受益对象也从央国企向优质民企、中小房企等扩散。
在12月3日举行的国际金融论坛(IFF)2022全球年会上,瑞银投资银行亚洲经济研究部主管及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表示,政策从去年底开始已有所宽松,但都是救助某些企业的某些保交房项目。从最近出台的“16条”看,政府已开始系统性帮助房地产,涉及贷款、发债、信托、政策性银行等各方面,保障开发商资金流动。
据亿翰智库调研显示,企业对近期的政策反应较为积极。如“第一支箭”方面,该项支持以开发贷为主,目前银行放款更积极,放款效率提升,且利率更低。此外多家银行与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部分健康稳健的房企获得百亿、千亿授信,对市场信心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
不过,后续房企能得到多少实际贷款,还取决于商业银行决策和企业自身经营情况。商业银行主要考虑的仍是安全和回报,若企业及项目风险不可控,很难给予支持;此外,若企业销售情况未有改善、经营承压、未有新项目获取,信贷落实也会受制约。
在前述会议上,多位经济学家也提到了提振楼市需求的重要性。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从地产复苏来看,融资端的恢复只是必要条件,充分条件是销售端能够起来,把房地产整个链条带起来。目前销售迟迟没有起来,所以大家对房地产投资还是比较谨慎的。
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区首席经济学家丁爽也表示,对房地产行业来说,最终还是要看需求端、房屋销售数据能不能上来。如果看短期,保交楼的问题解决,后面还有楼价问题。如果有潜在购房者看到楼价开始稳定,需求端会出现比较大的改善。
在过去的十月份,全国房地产销售仍在探底,10月单月商品房销售额再次跌下1万亿元,环比下降30.0%,即便有2021年同期的低基数,同比仍然下降23.7%,1~10月累计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26%,提振楼市需求迫在眉睫。
某头部房企员工对第一财经表示,此前融资端的利好消息,除了对房企资金面起到积极作用,对市场信心有一定提振作用,但面对新出台的政策,购房者需要一些消化和观望的时间。“目前销售还没有明显回温,最多央国企有所复苏。”
上述员工表示,为了促进项目销售,企业会给购房者提供一些折扣优惠。此外,销售人员需要更加积极,企业在打造产品的时候,也需要结合当下购房者的需求做出调整。
上述头部房企营销口人士也表示,目前公司主要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对客户需求进行持续研究,提高品质和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在价格上有所让步,给购房者一些适当优惠。“但是价格方面,房企能给的优惠空间也有限。”
“现在市场上投资投机性需求逐步消失,甚至有些合理的住房需求也在萎缩,房地产市场真正企稳还需要时间。”钟正生认为,如果房企内生现金流迟迟不能恢复,那么目前的纾困政策只是暂时止血,未来需要有更多需求端的政策。
业内期待继续降低购房门槛
此轮融资利好出台前,各地因城施策出台了许多楼市刺激措施,但对市场提振力度有限。对房企来说,通过降价促销的空间也较为有限,许多房企从业者,仍寄希望于政策“工具箱”能继续释放,并着重提及对高能级城市政策的放松。
“深圳过去落户就能买房,所以被称为‘全国人民的深圳’。”某华南房企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如今则须在深圳落户满3年且缴满3年社保,非深圳户口则须缴满5年社保,“放开限购、降低购房门槛,有可能把周边的需求吸引过来。”
某头部房企营销口人士也表示,销售端需要信心,除了对企业进行资金的扶持输血,保持二手房价格稳定对消费者来说也至关重要。此外,如果能降低一线城市首付比例,解除或放开部分一二线城市购房资格限制,销售端应该会有显著提升。
贝壳研究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认为,在我国快速城镇化时期,住房供给速度跟不上需求增长速度,限制购买房屋数量、限制外地炒房,是防止投机需求挤出自住需求的必要手段,对抑制过度投机、延缓房价上涨速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与过去相比,当下限购环境已发生不可逆的变化,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在从中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的平台期,住房已由过去的供不应求转向整体供需平衡,部分区域供过于求,房价上涨并不主要是供给不足导致,限购也失去了必要性。
“目前,大部分城市已经取消限购,部分城市放宽限购条件或区域,还有少数城市因担心价格反弹维持限购。”许小乐称,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取消或放宽限购的城市,房价并没有出现价格反弹。放开限购、同时控制好金融杠杆,就不会引发价格大涨。
他建议,全面优化限购政策,除四个供需矛盾较大的一线城市之外,其他城市全面取消居民购房限制。一线城市可缩小限购区域和限购范围,放开非核心区域、放开高端产品限制。同时,优化改善型换房需求的贷款资质认定标准,“卖一买一”按首套标准。
“限购不放松,首付不降低,有资格的人不敢加杠杆,不用杠杆的人没资格进场。”华东某出险房企内部人士表示,限购、限贷等政策对购房门槛和购房能力形成了全方位的严格限制。
除了优化限购,另有某全国性房企内部人士提及,一二线等高能级城市还可以放开落户限制,给市场带来更多购房需求。“认房又认贷”、高比例的二套房首付,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购房能力,影响了改善型需求的释放。
手中已有房产的一地产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自己在西南某二线城市有购房需求,但受制于当地7成首付要求,目前无法入手。
此外,降低房贷利率、优化二手房市场调控,都对提振市场需求至关重要。
据贝壳研究院数据,11月全国首套利率为4.09%;另有近20城将首套房贷利率降至4.0%以下。“但相比美国等其他国家,目前房贷利率还是高的。”有全国性房企内部人士表示,还可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减轻老百姓的经济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拉动消费。
二手房市场方面,上海中原地产资深市场分析师卢文曦向记者分析,上海市场基本上都是卖掉手中的二手房去打新,这也就意味着,若二手房交易量长期低位运行,将会影响置换需求,从而对新房销售造成影响,“所以对‘三价就低’政策适当放松,允许正常杠杆使用,提振交易量,也会给市场带来更多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许小乐还建议称,要鼓励购房者“购房出租”增加租赁房源。对新增购房用于出租的房源,可对应放开购房限制;对居民已持有的存量闲置房源,只要用于租房登记出租,可获得新增购房资格。
他表示,以“购房出租”推进“租购并举”,全面打通新房、二手房、租赁住房市场通道,实现去化增量、盘活存量、增加租赁房源供给,既能更好满足改善群体的需求,又能更好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购房出租”不仅不违背房住不炒精神,而且也是实现租购并举住房体系、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制度创新。
忽如一夜春风来,近期房地产利好政策接连出台,拂去了行业沉积已久的阴霾。“第二支箭”扩容、金融十六条、优化股权融资......政策针对房企融资难问题,多措并举出台利好,从“保交付”、“稳主体”等方面出发稳市场信心。一时间,从金融机构到房地产企
不动建设业已经内卷到不动产建经营管理行,分化时代"房子"何去何从?分化时代"房子"何去何从?如今80%的城市房子是投资不动了,80%的是投资不。一是房住不抄,消费市场动力不足;二是:建设不动产盖房子也盖不动了。房地产企业频频爆雷,手里能继续
房地产税,又一次悬置于房地产行业上空。近日,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发表了题为《新时代中国财政体系改革和未来展望》的文章,其中指出,房地产税是最适合作为地方税的税种,在经济转为正常增长后应尽快开展试点。有市场人士认为这意味着房地产税试点的脚步将近
认知篇:未来房地产方向,三个路径你必须懂!所以房地产的未来,第一个转型产业勾地。农业地产、旅游地产、教育地产、科技地产、文化地产。两种勾地最便宜。第一个科技地产、第二个幸福地产。第二个就是做智慧物业。卖房子是一次性的收入,卖完就没有了。做物
3月23日,2023中国房地产TOP500测评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揭晓了《2023房建供应链综合实力TOP500-首选供应商服务商品牌测评研究报告》,九牧荣登2023房建供应链首选卫浴合作品牌内资第一,再获工程领域用户的大力肯定!这项
(良品铺子总裁杨银芬,受访者供图)经济观察网 记者 叶心冉 据不完全统计,在与良品铺子总裁杨银芬采访对话的一小时内,“解决方案”一词共出现过19次。作为一家零食供应商,除了输出美味可口的零食产品以外,还能提供什么?杨银芬告诉记者,像肠胃问题
中国房地产问题到底出在哪?行业的问题在负债端,但更在资产端市场对地产行业中期问题的关注主要在负债端,但无论是从动因还是从结果,都更应该穿透到资产端。市场对于行业诟病较多的主要高负债、高杠杆的模式,高周转在地产行业并未像在制造业一样体现在高存
在我们日常卫生间的使用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接下来小安就给大家讲讲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首先盥洗区:主要的卫浴产品是浴室柜,如果挑选的浴室柜不合适,那很容易就会发现洗面、化妆用品放不下,各种盆没处放。 小编建议选用带镜柜的浴室
今年楼市的一系列动作,是围绕一个主题:促进交易。楼市经历了三年的调整,各个环节都嗷嗷待哺。救市,这是必然要做的动作。如今的市场困境,让人想到之前的两次相似行情:2008年的金融危机与2014年高库存。此前那两次的救市很简单,直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敏、实习生黄俊钧 北京报道 3月23日,“2023房地产TOP500测评成果发布会暨房地产企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冯俊在致辞中表示,去年以来的房地产市场调整,既有经济增速调整、疫情的影响,也有
【李蓓做多地产股遭遇月度亏损 称房地产存“十年一遇级别”机会】财联社4月6日电,半夏投资创始人李蓓近日在内部运作报告中透露,自己持有较多地产股,该部分头寸在3月遭遇较大幅度下跌。但她认为:“持有的地产股并不是风险而是机会,后续大涨只是时间问
一向敢言的李蓓,通过“私信”发声!渠道获得的半夏投资最新运作报告显示:李蓓日前已开始“埋伏”上市房企,并维持超10%的地产股总体持仓比例作为底仓。上述持仓结构对3月份基金净值产生了一定“影响”。然而,这位对冲基金掌门人有较大自信,她对持有人
金融界4月7日消息 今天地产股迎来久违大涨,截至发稿wind房地产指数大涨3.18%,其中粤泰股份、天保基建、中交地产、我爱我家涨停,国创高新、信达地产、宋都股份、新城控股、华发股份、特发服务、滨江集团、沙河股份、阳光城、招商蛇口等个股涨幅
金融界4月7人日消息 简直是离谱到家了!就因号称“私募魔女”的半夏投资李蓓一份报告,地产股直接被炒上天,A股就是这么浮躁和粗糙!今日A股开盘,房地产板块一往日的“躺平”状态,涨势异常凶猛。截至收盘,WIND房地产行业收盘大涨超过3%,个股方
本报记者 梁宝欣 李贝贝 深圳报道近日,有着“利润之王”称号的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地产”)公布2022年度业绩,公告显示,中海地产2022年录得收入1803.2亿元,同比下降25.56%;毛利率21.29%,同比下降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