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0 15:36:00 | 浏览:705
关于诚信,中国的先贤们认为,诚信是“人”之所以称为“人”的先决条件。孔子也在《论语》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那真不知道他可以做什么。可见,诚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之高。
对于企业而言,诚信更是立业之根本,正所谓“人无信而不立,业无信而不兴”。一个企业,要想长期发展立住脚跟占据市场份额,那么一定要先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而品牌形象尤其需要诚信的支撑。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40多年来,作为承载着国民经济与民生的产业,诚信更应该成为行业的“生命线”。但近几年不断出现的楼盘质量门事件曝光,以及今年的烂尾停工潮大面积蔓延,一次次敲响地产企业诚信危机的警钟,人们不禁要问,房企诚信犹在焉?
一
人声鼎沸之时,没有真相。
楼市兴盛如同江水涨潮,房地产企业的一些“不诚信”行为往往会被市场的喧嚣所淹没。回看过去的十年房地产市场,漏水、墙皮掉落、墙体开裂等质量问题在各大楼盘里早已司空见惯,还有延期交房、规划不符、配套缺失等交付问题,也曾频繁出现在楼市之中。购房者苦不堪言,即使他们发起维权,但声势微弱,在如火如荼的房地产市场中并不足以影响项目的火热销售,让一部分房企滋生即使“不诚信”,也无关大局的错觉,从而未真正认识到诚信对企业的重要性。
在百度上,如果你输入关键词“楼脆脆”、“楼歪歪”,出来的结果遍布全国各地,上海、郑州、浙江、武汉、四川、云南、太原、深圳等等,改革开放后建起的“80后”、“90后”甚至“00后”楼盘们纷纷出现工程质量问题,这些“豆腐渣”建筑,无疑是当初房企贪快求大而不顾工程质量的报复体现。
近两年来,受疫情和国内外经济双重压力冲击下,全国楼市急转直下,市场一再探底,越来越多房企开始摆烂,上下游资金链断裂停工,汹涌的停工烂尾潮接踵而来,一切的声音及丑陋都在此刻“退潮时”一览无遗。所以,我们才能看到,许多房企的“诚信”,其实早已走失。
二
“诚信”的走失,不仅给购房者带来诸多烦恼,同样给地产合作方带来困扰,“拖欠”不知何时成为房地产领域的潜规则。在大部分的地产企业里,不管是施工费、材料费、广告费、活动费等大大小小的费用,想要通过地产企业拿到回款,少则半年起步,多则一年以上,按时付款在地产行业中早已成为奢望。虽然合作商们对此“深恶痛绝”,但为了生存及合作,他们不得不接受“拖欠”。
房地产里还有一项“潜规则”,总包要想承接项目工程,先决条件就是垫资,一个项目垫资均以千万计,数额庞大。至于后续款项结算很大程度要看甲方爸爸的心情,不仅时间上有所拖欠,甚至还要求用一些难以销售的商铺和住宅用于抵款,总包方做完项目,手上往往拿到一堆难变现的房源,这也并非是总包方的最难境地。不少总包受开发商资金断裂影响,不仅垫资回款遥遥无期,连房企抵房房源也没有,从而导致自身资金链断裂。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宣布破产的房企已经高达396家,而由此引发的蝴蝶效应,恐怕将是成千上百个供应商无法收到回款,数以万记的百姓钱房两失。
三
由此可见,诚信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至关重要。
但是以上种种行为的长期积累,已经慢慢地把行业的诚信度一步步吞噬,最终换来了消费者对开发商的不信任。长期循环,在市场不好时,消费者只能减缓购房,观望市场。
所以2022年,国家针对房地产领域把“保交付,稳民生”作为首要任务,从更深层角度来看,为的是将房地产行业诚信度重塑,通过“保交付”来逐步恢复大众置业信心,稳定民生。而保交付也正是重树行业信心的开始。
当然,诚信在房地产行业的体现中,也并非仅是不拖款,保交付而已。下沉到行业中,具体还应体现到信守合同,对购房者负责任。例如真材实料做好产品质量、不做虚假广告、不夸大产品,对消费者不隐瞒项目弊端,销售环节保证透明公平等等。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要求开发商必须做到每个细节完美、万无一失,毕竟一个项目建设到完工涉及多个链条,难免有所疏漏,只是在出现问题时,开发商对待问题的态度也应诚恳面对,及时跟进优化处理,而不是一味回避。
在这一点上,往往一些本土老牌企业做得比较好,毕竟相对外来房企自带品牌认知的进驻,本土房企若想要长期耕耘本地,必须从0开始做品牌建设,经过长期的建设及维护才能树立一定的品牌口碑。
听过一个银行朋友讲过本土房企隆生的一个小故事。90年代,中国房地产行业首次遭遇冰封,开发商纷纷逃离或倒闭,银行的不良债率攀高,惠州也难逃其外。当时的情况,银行的信贷记录系统也并不算完善,一些企业的债务利息数据不完整,在这样的情形下即使企业不偿还银行其实也无可奈何。但当时刚刚成立不过10年的隆生依然在偿还信贷本金的同时支付了信贷利息,这个举动让当时还是银行办事员的朋友大受触动。许多年后,这位朋友已经成为了银行的信贷负责人,当他再次看到隆生提交的信贷申请,他毫不疑虑直接审批通过,可见诚信对企业的重要。
这么多年来,隆生似乎还在一如既往坚守“诚信”,从他成立的三十多年,还未听过隆生有停工烂尾的楼盘,而在惠州,提起隆生,第一印象就和“质量好”挂钩,去过他们的项目,基本每个项目的样板房都有一个清水房展示施工工艺、用采用料,其所呈现和交付完全如一。即使在如今“寒风萧瑟”的行情下,还能听到隆生多个楼盘提前交付、封顶的消息,实属难得,这或许也是这个企业过去能在多次“大浪淘沙”中生存下来的主要原因。
四
今年爆火出圈的新东方甄选,就是对企业诚信的最好诠释。
2021年8月,双减落下,成为新东方教育的“灭顶之灾”。2022年8月,关于新东方的一条新闻冲上热搜:“新东方花近200亿退学费和遣散费”。 虽然退学费和遣散费,是一个理所应当的行为,但要知道,“双减”之后那些满口承诺全额退费和补偿,然后跑路的培训机构太多了。俞敏洪说,之所以还能偿还和支付,是因为公司的账上还有钱。但这足以说明这是一个踏踏实实的企业,没有乱投资挪用学费,类比一下房地产里的一些房企,期房保证金都能用得一干二净,导致烂尾楼成群,就知道有多可贵了。
如俞敏洪所说,做过坏事的企业没有翻盘机会。有诚信的人,总是能得到人们认可,所以新东方转型直播卖货也能翻盘爆火,锤子手机罗永浩虽然欠债数亿,但只要积极还款,大多数网友都支持他。
显然,诚信对于企业来说,不可丢弃。对于房企而言,坚守诚信运营,不是说说而已,施工质量的严控、房屋的按质按量按时交付,都需要资金成本去落实兑现。过往的多次地产低谷,像隆生这样的房企严守底线的同时是如何艰难熬过数次低谷,我们不得而知。但如今行情肆虐,冰寒程度堪称史上之最,地产行业的底层逻辑正在发生改变,当房企面临生存的困境,诚信与生存,应该如何权衡?事实上,企业为保命所为或许能获得人们理解,但那些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危机仍记得内心约定的企业,才能获得人们内心真正的尊重。
正如董宇辉的话:“很多时候,运气会不会来,并没人知道,但这并不影响你本来要坚守的心。”
或许保持诚信和生存,并不是二选一,两者互为因果,相互照映。
(刘青珊,惠州地产从业人士)
策划君说:惠州历来是文人墨客名吏重臣荟萃之地,除了他们留下的足迹,现在的惠州,还有不少以名人名、字、号命名的建筑、桥梁亭台以及山水道路。为了更好地挖掘惠州历史文化,《东江时报》推出“地名惠州”系列报道。在首期探寻以名人名字命名的道路后,这期
关于诚信,中国的先贤们认为,诚信是“人”之所以称为“人”的先决条件。孔子也在《论语》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那真不知道他可以做什么。可见,诚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之高。对
不动建设业已经内卷到不动产建经营管理行,分化时代"房子"何去何从?分化时代"房子"何去何从?如今80%的城市房子是投资不动了,80%的是投资不。一是房住不抄,消费市场动力不足;二是:建设不动产盖房子也盖不动了。房地产企业频频爆雷,手里能继续
房地产税,又一次悬置于房地产行业上空。近日,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发表了题为《新时代中国财政体系改革和未来展望》的文章,其中指出,房地产税是最适合作为地方税的税种,在经济转为正常增长后应尽快开展试点。有市场人士认为这意味着房地产税试点的脚步将近
认知篇:未来房地产方向,三个路径你必须懂!所以房地产的未来,第一个转型产业勾地。农业地产、旅游地产、教育地产、科技地产、文化地产。两种勾地最便宜。第一个科技地产、第二个幸福地产。第二个就是做智慧物业。卖房子是一次性的收入,卖完就没有了。做物
3月23日,2023中国房地产TOP500测评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揭晓了《2023房建供应链综合实力TOP500-首选供应商服务商品牌测评研究报告》,九牧荣登2023房建供应链首选卫浴合作品牌内资第一,再获工程领域用户的大力肯定!这项
【李蓓做多地产股遭遇月度亏损 称房地产存“十年一遇级别”机会】财联社4月6日电,半夏投资创始人李蓓近日在内部运作报告中透露,自己持有较多地产股,该部分头寸在3月遭遇较大幅度下跌。但她认为:“持有的地产股并不是风险而是机会,后续大涨只是时间问
一向敢言的李蓓,通过“私信”发声!渠道获得的半夏投资最新运作报告显示:李蓓日前已开始“埋伏”上市房企,并维持超10%的地产股总体持仓比例作为底仓。上述持仓结构对3月份基金净值产生了一定“影响”。然而,这位对冲基金掌门人有较大自信,她对持有人
金融界4月7日消息 今天地产股迎来久违大涨,截至发稿wind房地产指数大涨3.18%,其中粤泰股份、天保基建、中交地产、我爱我家涨停,国创高新、信达地产、宋都股份、新城控股、华发股份、特发服务、滨江集团、沙河股份、阳光城、招商蛇口等个股涨幅
金融界4月7人日消息 简直是离谱到家了!就因号称“私募魔女”的半夏投资李蓓一份报告,地产股直接被炒上天,A股就是这么浮躁和粗糙!今日A股开盘,房地产板块一往日的“躺平”状态,涨势异常凶猛。截至收盘,WIND房地产行业收盘大涨超过3%,个股方
本报记者 梁宝欣 李贝贝 深圳报道近日,有着“利润之王”称号的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地产”)公布2022年度业绩,公告显示,中海地产2022年录得收入1803.2亿元,同比下降25.56%;毛利率21.29%,同比下降2.25
中国房地产问题到底出在哪?行业的问题在负债端,但更在资产端市场对地产行业中期问题的关注主要在负债端,但无论是从动因还是从结果,都更应该穿透到资产端。市场对于行业诟病较多的主要高负债、高杠杆的模式,高周转在地产行业并未像在制造业一样体现在高存
周五地产股走强,有“私募魔女”之称的半夏投资李蓓表示,房地产因其言论大涨的锅自己不背,因为公开看多地产股已经很长时间,同时持有的地产股大部分是港股此前李蓓曾发文称,现在的地产,就好像2016年年初的煤炭股。行业经历了供给侧的出清和收缩,需求
观点网讯:4月6日消息,摩根士丹利财富管理部门首席投资官丽萨·莎莉特警告称,美国商业地产价格的螺旋式下跌可能会损害房地产以外的其他行业。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认为,美国商业地产价格可能暴跌40%,接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水平。与此同时,数万
时光更迭,新旧年交替之际,地产大佬相继发声展望未来。近日来,碧桂园、中国恒大、华润置地、中国金茂、中海集团、绿地集团、新城控股等多家房企掌舵者,均通过新年致辞的方式,总结2022年的工作、并对2023年行业及企业发展做出展望。“对房地产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