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0 15:34:36 | 浏览:1222
地产股债迎来久违大涨。11月9日,“20碧地04”、“20碧地03”、“21龙湖05”等多支地产债涨幅超20%;碧桂园、旭辉、龙光等内房股涨幅突出,部分股票盘中最高涨幅超50%。
股债大涨的背后是监管层再度出面表态,继由中债增担保发债之后,持续加大对民营房企融资的支持力度。
11月8日,交易商协会官网发文称,在央行的支持和指导下,继续推进并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支持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
上述文章中明确,“第二支箭”将涉及到的支持方式,除此前的担保增信、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外,还新增了“直接购买债券”,并提及了2500亿元的资金支持规模。
2018年,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从信贷、债券、股权三个渠道采取“三支箭”的政策组合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第二支箭”便是该政策组合中的债券。业内认为,支持方式的拓宽、支持金额的增加,将有助于民营房企恢复发债,修复房企信用。
中指院统计数据显示,加上“第二支箭”本次计划的2500亿资金,年内主管部门已宣布超过万亿资金用于直接支持房地产企业,包括上半年对房地产并购贷款及并购债支持规模超过1000亿, 5月份、8月份示范房企通过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及全额担保发债融资的百亿资金,8月底监管部门设立保交楼2000亿专项借款,以及9月底监管指示对房地产新增6000亿贷款。
持续加大支持力度
交易商协会指出,“第二支箭”由央行再贷款提供资金支持,委托专业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通过担保增信、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直接购买债券等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发债融资。预计可支持约2500亿元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后续可视情况进一步扩容。
“第二支箭”举措诞生于2018年。彼时,针对部分民营企业遇到的融资困难问题,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从信贷、债券、股权三个融资渠道采取“三支箭”的政策组合,支持民营企业拓展融资。本次的“第二支箭”便是前述政策组合中的债券支持。
这也是最近十余天内,监管层第三次以明确的动作密集支持民营房企融资。
10月27日,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赴中债增开展专题调研,并表示近期中债增“对维护民营房企债券融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要求中债增“加大对民营房企债券融资的支持力度”。平安证券固收团队认为,央行对中债增提出了进一步要求,预计后续担保规模会有所加大。
4天后,交易商协会进行了8月以来的第三次召开民营房企座谈会。11月1日,交易商协会、房地产业协会联合中债增,召集金辉、新希望地产、德信中国、大华集团、仁恒置业、雅居乐等21家民营房企召开座谈会。同时,座谈会明确,将会继续加大对民营房企发债的支持力度,且目前正在推进十余家房企的增信发债,涉及金额约200亿元。
短期内的频繁发声,再加上支持资金规模的明显扩大,让业内对此次举措给予了不小的期待。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认为,密集支持民营房企发债融资,房企将迎发债融资窗口。
有此前借助中债增增信完成发债的房企内部人士向第一财经表示,监管层之前的很多动作就意在对房企主体予以支持,相较而言,此前的规模、力度、效果都较为有限。此次的支持力度有明显提升。
申万宏源地产分析师袁豪指出,监管层此次发声,推进融资支持,意味着保主体政策进一步推进,在强调三个融资支持工具的同时,新增直接购买债券,预计直接买债将具更强增信效果。“支持2500亿元债券融资,强调包括房地产,并且表示规模可以扩容,支持规模显著扩大。”
事实上,2022年以来,监管层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持续松绑,并予以支持,尤其在房企融资方面,从并购贷到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再到中债增为民营房企提供全额担保发债,层层递进,拿出了诸多切实的举措。
交易商协会在上述8日晚间的官网文章中明确,后续,相关工作将纳入支持工具统筹推进。未来,随着民营企业发债融资支持范围和规模的扩大,支持工具作用将进一步充分发挥。
刘水认为,这次政策支持民营房企发债融资,将有力引导市场机构改善对民营房企的风险偏好和融资氛围,有效缓解民营房企信用收缩问题,促进民营房企融资恢复。
实际落地仍有难题
尽管监管层给出了许多支持举措,但在市场化实施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难题,尤以近期的中债增担保发债为典型。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中债增需要发行人通过实物资产或第三方进行反担保,以作为风险缓释措施,而这房企来说,难度并不低。多位受访对象向记者表示,若以实物资产提供反担保,中债增的要求很高,例如资产本身要足够优质、股权关系清晰干净、没有进行抵押等。
有完成了中债增发债的房企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机构可能会比较倾向于商业、写字楼等自持类的资产。“这类资产通常比较优质,有稳定的现金流,如龙湖天街、吾悦广场等,同时股权也比较干净。而住宅项目类的资产则比较复杂,可能涉及到销售情况、土地款等多个方面,估值也不如商业资产来得方便明晰。”
然而当前房企能拿出的干净优质项目已然寥寥。受困于流动性压力,许多房企手中优秀的资产此前已去做抵押、进行融资,如今能提供的担保物很少。同时,在目前的行情下,资产估值存在大幅折价的可能,房企从而可能要拿出更多的资产才能完成反担保。
此外,有多位受访人士向记者表示,中债增实则会更倾向于由第三方来进行反担保。“因为资产存在打折的可能性,尽管做担保的时候已经打了折扣,但这些毕竟不能立刻转化为现金流。”有长期跟踪地产板块的券商分析师表示,中债增也没必要手持如此多资产,因此会更青睐有更好的第三方主体提供反担保。
同时,从部分房企的角度来说,借用中债增发债融资也并非最佳选择。身在中债增担保发债的名单中,但尚未使用该工具的金地集团便表示,使用这一担保工具会产生相关费用,同时各方目前对担保比例也有不同的看法;而金地手中有较多的成熟的持有型物业,尚有较好的融资空间,因而对于借用中债增进行融资,目前还不是非常急迫。
也有目前资金状况尚可的房企内部人士提及,在房企新增拿地且销售情况不理想的情况下,借来的钱很难创造更多利润,之后还要还债,可能并不划算,“公司通过各种方式节省开支,可能也就把冬天扛过去了”。
凡此种种,也使得目前真正落地的案例并不多。截至目前,在中债增提供的“全额无条件不可撤销连带责任担保”的支持下,仅有6家民营房企顺利发行了6笔中期票据,金额合计68亿元。加上早前以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发债的案例,共计发行金额约80亿元。相较于房企存量债务实则杯水车薪。
值得一提的是,有完成了中债增发债的房企内部人士提及,尽管反担保的抵押率大约也就45%左右,但获得的融资可用以偿债,而经营性贷款等方式获得的资金则仅可用于日常经营使用。
“现在房企的经营性资金需求其实并不高。”上述房企人士表示,“房企的当务之急明显是解决债务危机。”由此,即便发债额度较小,困难较多,有房企依然更愿意采取此种方式融资。
或将克服抵押物障碍
此前支持政策实际落地中出现的各种困难,也让部分业内人士期待此次的政策落地能有所不同。
对于新增的“直接购买债券”,上述中债增发债的房企内部人士向记者分析,“可能意味着中债增、或者相关方也会部分地参与到债券发行中,由他们领头,带动市场其他的投资主体跟进,借此有效推动发债规模的扩大。之前只是做信用背书,和亲自下场参与一级发行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该房企人士进一步表示,或许接下来要求房企提供全额反担保的模式也会发生变化,予以一定程度的弱化。
袁豪也认为,三大融资支持工具中,担保增信和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都需要房企出具抵押物,并且对抵押物要求较高,因而增信效果仍然受限,而预计本次政府直接买债将克服抵押物的障碍。
“此前的6000亿元的银行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化资金支持,由于受限于房企拿地少、抵押物缺乏导致开发贷难以有力支持,同时市场销售弱而按揭贷款也难以有力支持。”袁豪认为,本次央行直接再贷款提供资金支持,资金来源本身就比银行的市场化资金更有增信效果,并且预计也将可以克服银行市场化资金支持过程中的一些障碍,从而可以起到更好的增信支持效果。
另据不完全统计显示,目前房地产行业出险房企数量已达52家,在2021年行业销售额中占比达28%,出险规模创历史新高。
袁豪认为,本次进一步强调支持民营房企发债融资,预计后续政策在支持房企数量和融资额度上都将进一步扩围扩容,将对供给端实质性修复。有业内观点指出,有部分房企此前一直在努力偿债支撑,但在“断贷潮”后流动性进一步承压而最终出险,此次的支持名单或有望覆盖此类企业,助其度过短期险境。
不过,考虑到“房住不炒”等一直以来的大方针,以及具体的市场情况,业内有不少观点对政策落地情况和效果,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中金公司认为,此次新增的“直接购买债券”,当前尚未明确是一级还是二级买债,“不过新增目的可能是由于近期部分民企地产龙头估值大幅波动,为了稳定市场,二级的操作意义更大。”
关于此次交易商协会提及的2500亿元资金,中金公司认为是包含了2018年以来已经支持的(本次是第二支箭政策延期并扩容),并且亦将中债民企增信发债纳入融资支持工具。
“该政策体现了央行等监管对于民企包括民营地产的融资支持,叠加买债计划,有助于部分民营地产龙头的二级市场价格阶段性企稳。但由于大量净值型投资者持有这类债券并且有抛售意愿,因此具体价格企稳幅度和时间仍取决于买卖双方资金量。”上述机构认为。
中金公司进一步指出,由于操作机构的“市场化行为”,出于防风险等考虑,具体有哪些名字纳入范围仍待观察。
国金证券地产分析师杜昊旻也表示,当前民营房企面临的主要困境是销售下滑回款减少,支持发债很难解决其资金压力的根本来源,监管支持民营房企发债更多目的或是保交楼。
不动建设业已经内卷到不动产建经营管理行,分化时代"房子"何去何从?分化时代"房子"何去何从?如今80%的城市房子是投资不动了,80%的是投资不。一是房住不抄,消费市场动力不足;二是:建设不动产盖房子也盖不动了。房地产企业频频爆雷,手里能继续
房地产税,又一次悬置于房地产行业上空。近日,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发表了题为《新时代中国财政体系改革和未来展望》的文章,其中指出,房地产税是最适合作为地方税的税种,在经济转为正常增长后应尽快开展试点。有市场人士认为这意味着房地产税试点的脚步将近
认知篇:未来房地产方向,三个路径你必须懂!所以房地产的未来,第一个转型产业勾地。农业地产、旅游地产、教育地产、科技地产、文化地产。两种勾地最便宜。第一个科技地产、第二个幸福地产。第二个就是做智慧物业。卖房子是一次性的收入,卖完就没有了。做物
3月23日,2023中国房地产TOP500测评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揭晓了《2023房建供应链综合实力TOP500-首选供应商服务商品牌测评研究报告》,九牧荣登2023房建供应链首选卫浴合作品牌内资第一,再获工程领域用户的大力肯定!这项
【李蓓做多地产股遭遇月度亏损 称房地产存“十年一遇级别”机会】财联社4月6日电,半夏投资创始人李蓓近日在内部运作报告中透露,自己持有较多地产股,该部分头寸在3月遭遇较大幅度下跌。但她认为:“持有的地产股并不是风险而是机会,后续大涨只是时间问
一向敢言的李蓓,通过“私信”发声!渠道获得的半夏投资最新运作报告显示:李蓓日前已开始“埋伏”上市房企,并维持超10%的地产股总体持仓比例作为底仓。上述持仓结构对3月份基金净值产生了一定“影响”。然而,这位对冲基金掌门人有较大自信,她对持有人
金融界4月7日消息 今天地产股迎来久违大涨,截至发稿wind房地产指数大涨3.18%,其中粤泰股份、天保基建、中交地产、我爱我家涨停,国创高新、信达地产、宋都股份、新城控股、华发股份、特发服务、滨江集团、沙河股份、阳光城、招商蛇口等个股涨幅
金融界4月7人日消息 简直是离谱到家了!就因号称“私募魔女”的半夏投资李蓓一份报告,地产股直接被炒上天,A股就是这么浮躁和粗糙!今日A股开盘,房地产板块一往日的“躺平”状态,涨势异常凶猛。截至收盘,WIND房地产行业收盘大涨超过3%,个股方
本报记者 梁宝欣 李贝贝 深圳报道近日,有着“利润之王”称号的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地产”)公布2022年度业绩,公告显示,中海地产2022年录得收入1803.2亿元,同比下降25.56%;毛利率21.29%,同比下降2.25
中国房地产问题到底出在哪?行业的问题在负债端,但更在资产端市场对地产行业中期问题的关注主要在负债端,但无论是从动因还是从结果,都更应该穿透到资产端。市场对于行业诟病较多的主要高负债、高杠杆的模式,高周转在地产行业并未像在制造业一样体现在高存
周五地产股走强,有“私募魔女”之称的半夏投资李蓓表示,房地产因其言论大涨的锅自己不背,因为公开看多地产股已经很长时间,同时持有的地产股大部分是港股此前李蓓曾发文称,现在的地产,就好像2016年年初的煤炭股。行业经历了供给侧的出清和收缩,需求
观点网讯:4月6日消息,摩根士丹利财富管理部门首席投资官丽萨·莎莉特警告称,美国商业地产价格的螺旋式下跌可能会损害房地产以外的其他行业。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认为,美国商业地产价格可能暴跌40%,接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水平。与此同时,数万
时光更迭,新旧年交替之际,地产大佬相继发声展望未来。近日来,碧桂园、中国恒大、华润置地、中国金茂、中海集团、绿地集团、新城控股等多家房企掌舵者,均通过新年致辞的方式,总结2022年的工作、并对2023年行业及企业发展做出展望。“对房地产行业
今日(4月7日)A股低开高走,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截至收盘,沪指涨0.45%,收获六连阳,深成指涨0.85%,创业板指涨0.84%。盘面上,地产、医药两大权重板块崛起,传媒、酒店及旅游涨幅靠前,计算机、通信等概念也有所表现,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
01上海土拍第三日收金143亿元,4宗地块均由央企、国企竞得4月20日,上海迎来首轮宅地出让第三天。当天共计出让4宗涉宅用地,总出让面积约30.998万平方米,总起价约131.31亿元,4宗地块分布于青浦及奉贤两个区。土拍现场,房企参拍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