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0 15:25:35 | 浏览:1531
央广网4月6日消息(记者门庭婷)2023年,新城控股迎来并不好过的30岁。
还未从高管“失联”的风波中走出,一份“忧多喜少”的业绩报告,进一步将投资者对新城控股的信心拉低。
3月31日,新城控股发布的年报显示: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约为1154.56亿元,同比下降31.37%;归属股东净利润13.94亿元,同比下降88.94%。
年初至今,新城控股的股价已经从每股22.49元的高点,下降至现在的每股16.13元(截至4月6日收盘)。
(新城控股业绩发布会直播截图,央广网发)
虽然在4月3日召开的业绩会上说着“风再大,骆驼总是专注前路;道路再崎岖,骆驼总能抵达远方”,但从新城控股收缩投资计划、保交付、保流动性、转型轻资产的动作中,还是能够感受到董事长兼总裁王晓松的压力。
房地产业务“拖后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约13.33万亿元,同比下降了26.7%。行业寒冬早已成为企业共识,规模房企进入缩表出清、优胜劣汰阶段,经营压力上升到历史高点,业务持续缩量。在市场的激流中,新城控股同样未能全身而退。
(新城控股近五年合约销售额及增速变化,央广网房产制图)
根据最新年报数据,新城控股的合同销售金额连续三年下降,2022年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160.49亿元,同比下降了50.36%,降幅最大。
在今年的销售额预期方面,虽然新城控股未直接公布业绩目标,但在业绩会上,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兼财务负责人管有冬已有所透露。他表示,2022年新城控股的去化率约57%,今年年初的货值储备约1000亿元,预计今年可推出的货值约800-900亿元,销售额可以参考去年去化率去看。
如果按照去年的去化率及今年可推出货值综合推算,今年新城控股预计实现的销售金额约为456-513亿元。2023年新城控股合同销售额持续下滑基本已成定局。
合同销售金额的连续下滑,直接导致新城控股营收的下降。在2021年新城控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2337.75亿元的情况下,2022年新城控股的营业收入已经下降超过三成。
(新城控股近五年营收及毛利率变化,央广网房产制图)
其中,房地产业务明显出现“拖后腿”现象。2022年新城控股的房地产开发销售实现营业收入1048.83亿元,较上年同比减少33.67%。在盈利能力上,房地产开发业务下滑也比较明显,毛利率已经从2018年的35.48%下降至2022年的15.42%。
重启投资拿地时间未明确
伴随着房地产销售金额、盈利能力的下滑,新城控股的投资拿地动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近四年新城控股新增项目变化表,央广网房产制图)
2022年全年,新城控股仅获取了2宗土地,其中商丘睢阳项目是一处商业项目,而常州新北光星项目虽是住宅却是小股操盘,新城控股的权益占比为16.43%。
对于2023年的房地产市场,王晓松并不太看好。在业绩会上,王晓松表示,今年一季度房地产市场整体表现比去年第四季度要好,但全年的总体趋势将是“前低后平”,“前低后高”的概率非常小。
“叫停”土地投资是否意味着新城控股将放弃“住宅+商业”的战略?从业绩会王晓松的发言上,能够找到明确答案。他表示,新城控股“住宅+商业”的战略方向是不变的,因为目前还未找到非常优质的“种子”业务,公司还处于化解风险时期,不会贸然去投资一些新产品。
不过,面对新发展环境,王晓松也表示,在战略方向不变的情况下,新城控股的经营方式、模式已完全发生改变:在开发端,新城控股现在把自己定位为“手艺人”“服务者”,全员不能用过去自身能够完全做决策的心态做事;在商业层面,要从空间运营转变为用户运营,把招商思维转变为经营思维。
从更长期的发展看,王晓松表示,市场不缺房子,缺好房子。根据王晓松的判断,“近期市场上10亿平方米以上的需求还是有的”。在如此大的容量下,他相信新城控股仍有一定机会。
对于未来何时重启投资拿地,新城控股的管理层却未能给出明确的时间表。在业绩会上,管有冬仅表示,要看新城控股重大资本融资操作落地情况,资金确保安全之时,就是重启投资的时候。
同时,管有冬强调,未来重启投资不一定像过往一样一定要拿多少地,而是在新发展模式之下,不只要服务C端客户,还要服务B端客户,服务财务投资人、资产方等。在投资方式上,新城控股则倾向以轻资产为主,最好能够实现小股操盘“带资入股”。
商业发力助推企业融资
在房地产开发业务面临下行压力之时,新城控股旗下物业出租及管理却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营业收入92.24亿元,较上年同比增加15.75%。
截至报告期末,新城控股实现商业运营总收入即含税租金收入100.06亿元(包含:商铺、办公楼及购物中心的租金、管理费、停车场、多种经营及其他零星管理费收入),同比增长15.82%,占公司业绩贡献比重逐步提高。
在2022年内,新城控股有15座吾悦广场实现开业。截至报告期末,新城控股在全国140个城市布局194座吾悦广场,已开业及委托管理在营数量达145座,开业面积达1319.74万平方米,出租率达95.13%。2023年,新城控股还计划完成新开业吾悦广场及委托管理在营项目20座。
据王晓松介绍,今年一季度,125座可比的吾悦广场,日均销售额同比增长3%,日均客流量同比增加4%,数据好于预期。对于新城控股计划于2023年实现商业运营总收入110亿元的目标,王晓松则表示,公司比较有把握实现。
在轻资产方面,2022年,14座管理输出的吾悦广场实现商业运营收入7亿元,占商业运营总收入7%,较2021年占比提升三个百分点。
在轻资产具体操作方式方面,新城控股管理层则透露出更倾向于“小股操盘、同股同权”的想法。管有冬表示,投资入股,共同开发,更符合管理人和业主方的共同利益。
王晓松则补充表示,真正好的项目很难获取,很多好项目可能还是要有小的资金投入,投资几千万元的装修改造费用,就可能谈到非常不错的条件,比去拿五个、八个纯轻资产项目回报更高,类似项目的成长性和天花板也会更高。
对于未来轻资产类型吾悦广场的拓展,王晓松表示,新城控股会更多选择二线城市和强三线城市。
同时,在市场“寒冬”时期,吾悦广场也为新城控股增厚了穿越周期的能力。一方面,运营较好的吾悦广场每年能够给新城控股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另一方面,还可以给公司融资带来一定帮助。据管有冬介绍,2022年新城控股通过经营性物业贷盘活吾悦广场22座,提款金额约64亿元。
新城控股副总裁潘明忠则表示,目前吾悦广场的抵押率超过50%,且伴随疫情防控的调整,抵押率实际上在回升。他表示,不包括在建和今年计划开业的吾悦广场,新城控股还有近50个广场没有融资。在他看来,按照50%抵押率进行融资还是可以实现的,比单纯只有销售型物业的公司要有优势。
不过,从新城控股债务状况看,商业运营实力的增强并没有抚平房地产业务给公司带来的“损伤”。
2022年末,新城控股的流动比率为0.96%,已降至1%以下;资产负债率为80.46%,相比于2021年微降1.66%,但仍处高位。在债务方面,截至2022年末新城控股有息负债712.70亿元,比2021年下降185.97亿元;但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215.75亿元,比2021年减少了246.34亿元;短期借款由2021年的5.59亿元增至16.66亿元,同比增加198%。
整体来看,新城控股资金回笼速度依然缓慢,资金链持续承压。市场对新城控股的考验仍在继续。面对层出不穷的市场难题,在王晓松主导的新发展模式下,新城控股能否顺利闯关,记者将持续关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央广网4月6日消息(记者门庭婷)2023年,新城控股迎来并不好过的30岁。还未从高管“失联”的风波中走出,一份“忧多喜少”的业绩报告,进一步将投资者对新城控股的信心拉低。3月31日,新城控股发布的年报显示: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约为1154
房地产税,又一次悬置于房地产行业上空。近日,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发表了题为《新时代中国财政体系改革和未来展望》的文章,其中指出,房地产税是最适合作为地方税的税种,在经济转为正常增长后应尽快开展试点。有市场人士认为这意味着房地产税试点的脚步将近
不动建设业已经内卷到不动产建经营管理行,分化时代"房子"何去何从?分化时代"房子"何去何从?如今80%的城市房子是投资不动了,80%的是投资不。一是房住不抄,消费市场动力不足;二是:建设不动产盖房子也盖不动了。房地产企业频频爆雷,手里能继续
认知篇:未来房地产方向,三个路径你必须懂!所以房地产的未来,第一个转型产业勾地。农业地产、旅游地产、教育地产、科技地产、文化地产。两种勾地最便宜。第一个科技地产、第二个幸福地产。第二个就是做智慧物业。卖房子是一次性的收入,卖完就没有了。做物
3月23日,2023中国房地产TOP500测评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揭晓了《2023房建供应链综合实力TOP500-首选供应商服务商品牌测评研究报告》,九牧荣登2023房建供应链首选卫浴合作品牌内资第一,再获工程领域用户的大力肯定!这项
北京时间4月7日11:30,上证指数早盘上涨11.77点,涨幅为0.36%,报收3324.4点,成交额2740.71亿元;深证成指上涨98.58点,涨幅为0.83%,报收11964.89点,成交额3911.69亿元;创业板指上涨22.58点
1月6日,波哥聊楼市之2023年十大趋势发布会在线上启动。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以“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为主题解读“2023年楼市十大趋势”。2022年,房地产行业经历了诸多挑战,相较于2021年的“紧”,2022年的关键词基本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4月6日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介绍“更好发挥税收职能作用 更优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有记者提问,王军局长讲到税收数据反映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实现较好开局。请
4月6日,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在发布会上指出,在看到经济运行呈现出总体向好、逐月向好、下步还会更好一些的大态势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国内外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亟待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还面临着不少这样那样的问题及
欧阳剑环 彭扬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欧阳剑环 彭扬)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4月6日在国新办“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住房消费呈现回暖迹象,房地产业1-2月份销售收入由负转正,同比增长2.3%,较去年全年加快
撰文 | 高语阳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针对房地产行业,会议指明了发展方向。国务院副总理刘鹤12月15日在第五轮中国-欧盟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上指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出现的下行风险,已出台一些
房地产业一直被视为经济的晴雨表之一,因为房地产市场的状况经常能够反映出当地的经济环境、社会氛围和政策面向等情况。房地产与经济之间的关联性比较复杂,而关联程度的不同也对宏观经济的繁荣与不景气产生不同的影响。首先,房地产业是一个典型的三产产业。
每经记者:包晶晶 陈荣浩 每经编辑:陈梦妤,魏文艺2022年,是房地产业经历的极不平凡的一年。市场低迷,房企承压。多家房企债务违约或展期,甚至停牌。市场上出现交付难,维权多,纠纷多。而另一方面,企业坚守,戮力同心,共克时艰。视觉中国图一路荆
2022年广东省产业全景分析报告 -房地产PDF文件请按文末指引索取聚焦广东:经济篇聚焦广东:产业篇聚焦广东:民生篇聚焦广东:人文篇
2022年深圳市产业全景分析报告-房地产PDF文件请按文末指引索取聚焦深圳:经济篇聚焦深圳:产业篇聚焦深圳:民生篇聚焦深圳:人文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