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0 13:59:10 | 浏览:1008
经过从上至下的共同努力,各地调控松绑的效果看到了曙光,这也是近段时间以来对于房地产政策的肯定,实际上,不用猜,这种效果一定会显现出来,只是因为客观因素来得晚了些。
因为毋庸置疑,目标就是要稳定楼市,所以,不管有多困难,势必要让楼市重归稳定通道中,否则誓不罢休。
尽管仍然没有达到既定预期,但也算是从政策端传导到市场端的时间差在缩短。从近期各方表态来看,这个信号愈发明显,尤其是近期国家统计局对房地产的表态以及经济日报的评论,更是为房地产的冲刺再次注入活力。
鉴于当前客观因素在逐步消散,复工复产也在稳步推进,房地产交易正在逐渐回归正常,不少城市6月份二手住宅成交量呈现稳中有增的态势。
系列稳楼市措施正在持续发挥作用,楼市活跃度不断升温。有机构数据显示,6月1日至20日,全国100个城市新房住宅日均成交面积环比增加约两成。预计6月全月,成交面积为2506万平方米,环比增长21%,连续两个月环比上涨。
虽然三四线城市复苏比一二线城市要迟缓得多,但也有抬头之势,毕竟一番政策利好大多在三四线城市展开,近期稳楼市一揽子政策,客观上肯定对三四线城市起到积极的效应。
高盛机构发表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房地产最坏情况或已过去,但现时难判断何时明显复苏,特别是三四线城市面临更大的库存及销售压力。
所以,客观地说,调控政策在见效,但现实问题不是一天积累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完全解决积累的问题不可能有特效药,只能通过时间去慢慢化解。
按照前不久刚刚发布的5月70城房价数据看,环比来看,市场有向好趋势,这也是数月来政策面不断出台利好措施的结果。
国家统计局给出了这样的表态,近期各地加大稳楼市政策力度,多措施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加上房贷利率下调,居民购房负担降低,这些都有利于房地产市场趋稳。从近期调研来看,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一些积极变化。
主要表现在,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开工、销售面积和销售额、房企到位资金等多个指标环比均出现了回升,同比降幅也均略有收窄。
从近期各大机构及官方表态看,房地产正在向好趋势发展,这是所有人努力的结果,这也是房地产必须稳定的结果。至于为什么,那就是房地产对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6月22日,经济日报发表文章《房地产稳经济作用正在显现》,在这篇文章中,肯定了政策落地生根,肯定了房地产的稳经济大盘之作用。释放了三大信号。
1、房地产市场回温趋势逐步显现。
经济日报引用了前述国家统计局的原话,即利好措施利于房地产趋稳,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同样也是引用了前述的几项指标,“5月当月的数据已经出现回暖迹象。如5月当月商品房销售出现今年以来首次环比正增长。”
所以,这是一种结论总结,更是一种引导,是引导各方信心恢复的号角。预期对市场至关重要,市场各方主体的信心也正在恢复。
2、肯定了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经济日报表示,房地产业在带动经济增长,稳定宏观经济基本盘方面作用明显。房地产业是支柱产业,规模大、链条长、牵涉面广,对上下游相关产业带动效应强,对投资和消费影响大,对经济金融稳定和问题防控具有系统性影响。
这是几次三番曾经强调过的,房地产是被寄予厚望的,这是对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的肯定,牵一发而动全身,正是房地产关联面大的现实。随着房地产市场趋稳,相信未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会更加进一步凸显。
实际上从侧面也反映出,房地产一定会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底线的思维。
3、各地楼市分化,房住不炒依然是底线。
经济日报谈到,各类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状况不同,当前房地产调控松紧程度不一,各地因城施策灵活调整促楼市平稳健康发展。一线城市对于放松调控仍较为谨慎,二线城市有所分化,出台稳楼市举措的三四线城市相对较多。
所以这种分化,也就造成各地调控会更加有针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论如何松绑,都不能牺牲调控的成果。
经济日报最后强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仍要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一线城市和个别二线热点城市供需矛盾仍较为明显,一旦政策放松,会有投机炒作回潮可能。所以,放松要谨慎。
结合第二条,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初见成效,既要利用好房地产的带动作用,同时也告诉我们不用担心发挥房地产作用就会纵容房地产重回老路,目的只是希望房地产和经济增长回归稳定,还是会靠房住不炒来约束投机回潮。
不动建设业已经内卷到不动产建经营管理行,分化时代"房子"何去何从?分化时代"房子"何去何从?如今80%的城市房子是投资不动了,80%的是投资不。一是房住不抄,消费市场动力不足;二是:建设不动产盖房子也盖不动了。房地产企业频频爆雷,手里能继续
房地产税,又一次悬置于房地产行业上空。近日,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发表了题为《新时代中国财政体系改革和未来展望》的文章,其中指出,房地产税是最适合作为地方税的税种,在经济转为正常增长后应尽快开展试点。有市场人士认为这意味着房地产税试点的脚步将近
认知篇:未来房地产方向,三个路径你必须懂!所以房地产的未来,第一个转型产业勾地。农业地产、旅游地产、教育地产、科技地产、文化地产。两种勾地最便宜。第一个科技地产、第二个幸福地产。第二个就是做智慧物业。卖房子是一次性的收入,卖完就没有了。做物
3月23日,2023中国房地产TOP500测评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揭晓了《2023房建供应链综合实力TOP500-首选供应商服务商品牌测评研究报告》,九牧荣登2023房建供应链首选卫浴合作品牌内资第一,再获工程领域用户的大力肯定!这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晓萌 编译2021年底时,全球房地产行业看起来一片光明。在经合组织的38个国家中,房价正以50年来的最快速度增长。甚至不到一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牛津经济研究院预计,其数据库中几乎所有国家明年都将经历经济放缓,这是自
在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之后,中国商品房市场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这期间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多轮周期,而最近一轮的下行周期起始于2020年四季度压降房地产企业杠杆的“三条红线”和限制银行房地产信贷的“两条红线”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474篇原创文章:2022年,正式进入倒计时,随着最后一个工作日(12月30日)的结束,留给这个一言难尽的年份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还有最后一天,就将迎来全新的一年,还有不到22天,对于所有中国民众心心念念的辞旧迎新重要节日
列位欢迎来到照理说事。2022年我国房地产进入到冰冻期,有大量的开发商遭遇到资金链的问题,不管他们如何降价打折,包括银行降利率、降首付,房子是越来越难卖了。当然很多人也把这归结为疫情,毕竟疫情期间大家收入锐减,前方看不到希望,所以房子跌那是
经过从上至下的共同努力,各地调控松绑的效果看到了曙光,这也是近段时间以来对于房地产政策的肯定,实际上,不用猜,这种效果一定会显现出来,只是因为客观因素来得晚了些。因为毋庸置疑,目标就是要稳定楼市,所以,不管有多困难,势必要让楼市重归稳定通道
2020年受到“黑天鹅”事件影响不少人觉得房价应该很难出现上涨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还有什么动力去支撑房价呢?这只是普通老百姓看到的,表面认为房价会失去上涨的动力,众多专家和学者认为2020年房价会像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后迎来新一轮暴涨。
#4月财经新势力#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658篇原创文章这篇文章,回归本行,和大家分享几个2023年最新关于房地产经济和楼市的重要动向。中国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化从98年“房改”开始,慢慢的发展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来。然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城市
3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1~2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今年前两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5.7%。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513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6%;商品房销售额15449亿元,下降0.1%。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
央广网南京3月23日消息(记者庄滨滨)3月23日,经济学家任泽平在社交平台发文称,“今年将会首次见证房地产的分化式复苏,有的城市房地产复苏回暖,甚至房价创新高,但有的城市房地产会持续低迷”。(截图自任泽平微博号)任泽平表示,城镇化率超过60
在房地产的确有逐步回暖之意的当下,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我觉得特别是此时,更应该冷静反思,未来的房地产到底应该为哪些人服务。还有多大空间,到底是针对谁?一边是房地产秉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毫不动摇,另一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2月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