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0 13:39:36 | 浏览:2616
2022年即将结束,明年房地产行业将走向何方?近期的中央级会议与政策文件值得细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2月16日在北京举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而化解房地产业风险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重中之重。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明显走弱,近几个月来出现加速下滑,成为影响经济运行中一个重大风险因素。数据上来看,房地产行业占GDP的比重为7%左右,加上建筑业则占到14%;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占地方综合财力接近一半,占城镇居民家庭资产的六成,房地产贷款加上以房地产作抵押品的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的39%。
房地产行业对金融稳定具有重要影响,是外溢性较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行业。前期的宏观调控已经化解了大涨的风险,现在加速下滑已成为主要矛盾,房地产行业亟需止跌。
12月19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后,对于当前的经济热点问题,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作深入解读时表示。房地产政策调整需要从供需两端同步发力,向新发展模式过渡,摆脱多年来“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模式,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在供给端方面,中央财办指出,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继续给行业提供足够的流动性,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并购重组。
同时,要完善相关房地产调控政策及制度。2022年已出台的政策应持续抓好,2023年还将出台新举措,侧重研究解决改善房企资产负债状况等。
预期和需求端方面。要着力改善预期,扩大有效需求,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比如,在住房消费等领域还存在一些妨碍消费需求释放的限制性政策,这些消费潜力要予以释放;结合落实生育政策和人才政策,解决好新老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鼓励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发展长租房市场;合理增加消费信贷,支持住房改善等消费。
如何理解改善房企资产负债情况?
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表示,改善房企资产负债情况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第一是在负债不减少的情况下增加资产,第二是在资产不增加的情况下减少负债。
宋红卫预测,明年会有更为宽容的融资配套政策出台,第一支箭的银行信贷政策力度会加强;第二支箭的增信力度会加强,部分优质民企的发债通道会进一步优化;第三支箭的作用会更为明显,一方面国央企上市房企会有更多的增量资金,出险房企或者潜在风险房企会通过债转股,或者以股抵债的方式被国央企收购。明年国央企的资产规模会进一步上升,民企的债务问题也通过股权处置来转化降低,行业的整体风险进一步降低,房企的梯队效应会更为明显。
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简称《纲要》)。
在持续提升传统消费方面,《纲要》提出促进居住消费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房地产市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支持居民合理自住需求,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完善住房保障基础性制度和支持政策,以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健全住房公积金制度。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促进家庭装修消费,增加智能家电消费,推动数字家庭发展。
“房住不炒”这一深入人心的概念最早也是2016年的中央经济会议提出的。2016年12月19日,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是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定位’,既要抑制房地产泡沫,又要防止房地产行业出现大起大落。”
今年中央经济会议依然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指出,“房住不炒”是房地产长期坚持的行业定位,只有坚持“房住不炒”,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住房消费市场健康发展。
经济日报指出“房住不炒”定位应长期坚持。应注意市场的发展不能偏离“房住不炒”定位,要以稳市场主体为重要抓手,以稳民生为落脚点。“房住不炒”不应也不会突破,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政策定位。
封面新闻记者 黄益辉
不动建设业已经内卷到不动产建经营管理行,分化时代"房子"何去何从?分化时代"房子"何去何从?如今80%的城市房子是投资不动了,80%的是投资不。一是房住不抄,消费市场动力不足;二是:建设不动产盖房子也盖不动了。房地产企业频频爆雷,手里能继续
房地产税,又一次悬置于房地产行业上空。近日,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发表了题为《新时代中国财政体系改革和未来展望》的文章,其中指出,房地产税是最适合作为地方税的税种,在经济转为正常增长后应尽快开展试点。有市场人士认为这意味着房地产税试点的脚步将近
认知篇:未来房地产方向,三个路径你必须懂!所以房地产的未来,第一个转型产业勾地。农业地产、旅游地产、教育地产、科技地产、文化地产。两种勾地最便宜。第一个科技地产、第二个幸福地产。第二个就是做智慧物业。卖房子是一次性的收入,卖完就没有了。做物
3月23日,2023中国房地产TOP500测评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揭晓了《2023房建供应链综合实力TOP500-首选供应商服务商品牌测评研究报告》,九牧荣登2023房建供应链首选卫浴合作品牌内资第一,再获工程领域用户的大力肯定!这项
本报记者 梁宝欣 李贝贝 深圳报道近日,有着“利润之王”称号的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地产”)公布2022年度业绩,公告显示,中海地产2022年录得收入1803.2亿元,同比下降25.56%;毛利率21.29%,同比下降2.25
观点网讯:4月6日消息,摩根士丹利财富管理部门首席投资官丽萨·莎莉特警告称,美国商业地产价格的螺旋式下跌可能会损害房地产以外的其他行业。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认为,美国商业地产价格可能暴跌40%,接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水平。与此同时,数万
来源:经济日报3月份,众多上市房企集中发布了2022年财报。众所周知,2022年是房地产行业经历困境的一年,也是行业进行深度反思和调整的一年。财报数据更直观地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在公布财报的房地产企业中,多数房企业绩明显下滑或出现亏损,仍
2022年即将结束,明年房地产行业将走向何方?近期的中央级会议与政策文件值得细读。防范和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是重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2月16日在北京举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而化解房地产业风险是
【李蓓做多地产股遭遇月度亏损 称房地产存“十年一遇级别”机会】财联社4月6日电,半夏投资创始人李蓓近日在内部运作报告中透露,自己持有较多地产股,该部分头寸在3月遭遇较大幅度下跌。但她认为:“持有的地产股并不是风险而是机会,后续大涨只是时间问
一向敢言的李蓓,通过“私信”发声!渠道获得的半夏投资最新运作报告显示:李蓓日前已开始“埋伏”上市房企,并维持超10%的地产股总体持仓比例作为底仓。上述持仓结构对3月份基金净值产生了一定“影响”。然而,这位对冲基金掌门人有较大自信,她对持有人
金融界4月7日消息 今天地产股迎来久违大涨,截至发稿wind房地产指数大涨3.18%,其中粤泰股份、天保基建、中交地产、我爱我家涨停,国创高新、信达地产、宋都股份、新城控股、华发股份、特发服务、滨江集团、沙河股份、阳光城、招商蛇口等个股涨幅
金融界4月7人日消息 简直是离谱到家了!就因号称“私募魔女”的半夏投资李蓓一份报告,地产股直接被炒上天,A股就是这么浮躁和粗糙!今日A股开盘,房地产板块一往日的“躺平”状态,涨势异常凶猛。截至收盘,WIND房地产行业收盘大涨超过3%,个股方
中国房地产问题到底出在哪?行业的问题在负债端,但更在资产端市场对地产行业中期问题的关注主要在负债端,但无论是从动因还是从结果,都更应该穿透到资产端。市场对于行业诟病较多的主要高负债、高杠杆的模式,高周转在地产行业并未像在制造业一样体现在高存
周五地产股走强,有“私募魔女”之称的半夏投资李蓓表示,房地产因其言论大涨的锅自己不背,因为公开看多地产股已经很长时间,同时持有的地产股大部分是港股此前李蓓曾发文称,现在的地产,就好像2016年年初的煤炭股。行业经历了供给侧的出清和收缩,需求
时光更迭,新旧年交替之际,地产大佬相继发声展望未来。近日来,碧桂园、中国恒大、华润置地、中国金茂、中海集团、绿地集团、新城控股等多家房企掌舵者,均通过新年致辞的方式,总结2022年的工作、并对2023年行业及企业发展做出展望。“对房地产行业